今年3月30日,中國時報有ㄧ篇讀者投稿關於法國罷工遊行的看法。為文是林麗雲(女士?先生?),他是法國巴黎高等社會科學院人類學博士候選人。
它的標題是:中產階級為何恐慌?
首段由目前資本全球化所造成的嚴重後果談起:財富集中且分配不均;另一項嚴重後果是:中產階級流動加劇,而且不斷往兩極分化。
第二段則以法國這次罷工遊行、失業問題來討論。
末段則是從別人的現狀來看台灣中產階級的未來可能走向。
在法國鄰近國家的失業率,德國是9.5%,滿接近的(這麼高大概是跟德東的失業率有些關係…),奧地利是5.2%。法國是9.6%。
為何法國失業率這麼高?在此撇開不談。也不單只法國最近鬧罷工,英國150萬公務員也在街頭示威罷工,跟退休年齡延後有關。
歐洲或 是日本等工業發達的國家,都要面對老年化社會來臨,因此財政吃緊。雖然大家覺得歐洲的經濟狀況好像不錯,但是有ㄧ篇文章說其實狀況是「外強中乾」。高福利 社會的國家承受很大的壓力,尤其是稅收高、但退休平均年齡低。所以,雖然羨慕他們的高福利,但是背後卻是有不小的經濟壓力…
關於巴黎失業族的笑話(其實也是實話),也是一般人搭過巴黎地鐵會遇到的失業族情形:地鐵站一到,門打開,各路人馬進入車廂。然後聽到一位法國人士口中念念有詞(法語聽起來很優美…),不懂法語的外國人以為他是來表演的,其實不是,是來討錢的…「家有妻小要養…」怎樣怎樣的可憐語句…希望乘客能施捨錢給他。如果這一站的「說功」得不到應有的結果,下一站到了,門開了就下車走人,換到下一個地點繼續上車「碎碎念」…
在新聞報導中,看到記者訪問非青年的法國中年人,他也是來參與罷工的,他認為政府應該對於這法案要修正。
這法案 的實施,對於雇主來說,是節省人事開銷,也表現出政府在為握有資本的少數企業主的照顧。真是這樣的話,那將來企業主要幾歲到幾歲之間的勞工走路,也不是不 可能,只要有政府為其撐腰。因此,這批反對聲浪已擴散到一般中產階級。引用該文:「這群原本工作穩定、生活安適的中產階級,如今卻被迫面對這場因全球經濟 變動所引發的值場淘汰試煉….在他們眼裡看來,這項法案不是在原有的框架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,反而是以「競爭」來區隔原有的中產階級,讓此階級朝兩極端分化。原本尋找工作不易的恐慌心理,如今還要加上一筆:即使找到了工作,生活一樣過的戰戰兢兢。」
4月4日,還有ㄧ波罷工,因為席哈克總統說話了,表明挺此法案,但希望能有修正的空間。既然連總統都挺了,民眾更是要出來罷工抗議。因此資本全球化的嚴重問題在歐洲工業化國家開始正式引爆。
在另外一則新聞報導中,竟然有ㄧ位法國女性裸上半身,手持國旗,做出如德拉克洛瓦所畫的關於法國大革命的自由女神起義的動作。(不知大家對這一幅畫的印象如何?還是不當學生就忘記了呢?)
相較於法國的高失業率,與一些待改進的失業救濟法案,鄰近國家中的奧地利卻反而努力降低失業率。不談他們的失業率,談今年的奧地利觀光主軸,就是「慶祝莫札特誕生250週年」。他們努力宣揚該國辦的慶祝活動,讓世界知道今年他們在全球世界的能見度有多高!吸引更多人來奧地利參訪,締造令人驚訝的經濟成果。到目前為止他們靠此賺近的觀光金額不容小看。
只要政府有心有意願且願意想辦法解決,相信經濟問題的解決並不難。難就難在於跟那些企業主的溝通…
台灣這幾年的情形跟法國有些相像,一些所謂的「鐵飯碗」紛紛「生鏽」了,要不是被優退,要不就是被迫要延長退休年限,更糟的是被迫離職。而不是鐵飯碗的工作,有些則轉往其他鄰近國家發展。這也是我們必須要面對的課題。
真希望資本主義的競爭法則能改變…變得較人性化…少數資本握有者來掌控這個社會的發展,好則好,不好則害苦一堆人。